无奈诊所:他的作品你看不懂,可就是那么招人爱看
近期设计癖去了趟位于上海的淘宝造物节,发现了多有趣的原创作品。其中一家名为「无奈诊所」NOTHING STUDIO 手工制造工作室成为了设计癖猎奇的目标之一。因工作室此次参展的坐针毡板凳、木手台灯、手摇收音机、绞肉机铅笔刀、北平砖戒等作品的外形太过抢眼和小众,成为了全场八大看点之一。
每个路过无奈诊所的人都会被这些造型独特的作品吸引而来,在好奇地摆弄作品的同时也纷纷表示完全不懂设计师到底想表达什么,以至于为什么要制作这种看上去非常不实用的东西。为了解无奈诊所工作室的情况并解读作品的来意,设计癖采访了工作室创始人邱春,听他聊了聊每件作品的制作理念和背后的意义。
不谈设计,只制造有「想法」的作品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 NOTHING STUDIO 工作室的中文名字会叫无奈诊所。其实 NOTHING STUDIO 的原本中文名叫做熊制造,但淘宝造物节的负责人认为他们的作品很独特,在看完作品后莫名的产生一种无奈的情绪,便为他们重起了一个新名:无奈诊所。
邱春认为这个名字起得很好,正巧和自己的作品以及生活经历、现状都非常相似,又很接地气,就决定以后一直延用这个名字。谈及到当初为什么想要成立工作室,邱春对设计癖说:早在 2008 年他就想要成立一间与设计相关的工作室,但那时还没有准确的发展方向,从构思作品的想法和思路方面也都过于模糊,唯一明确的是想通过做些有趣且特别的事情赚钱。
就在 2008 年公仔市场仍是一片蓝海时,他凭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随意设计了一些造型「怪异」的公仔打算赚一笔,结果证实了他的想法非常幼稚且考虑事情太欠周全,不仅公仔没卖出多少还积压了大量库存,投进去的资金全赔了。
那一次挫败的经历使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又是为了什么才要去做这些事情。经过了五年时间的沉淀,邱春在 2013 年明确整体发展方向之后正式成立了 NOTHING STUDIO 工作室。这一次,他决定卷土重来,不谈设计,只做有思想有趣的创意生活装置,通过作品尽情释放自己想要表达的各种「想法」。
对于广告人出身的邱春来说,在设计方面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他知道该如何在作品上更好地传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想法,就像无奈诊所的所有作品一样,它们都是与邱春的亲身经历息息相关,他希望能与有过同样经历的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邱春告诉设计癖,自己完全是在「触碰式体验」中完成作品的,现在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在对工序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边学边做亲手制作而成,虽然与那些工艺极致的手工匠人相比,在工艺方面他绝对是个是相差甚远的「门外汉」,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技术上继续探索和突破的决心。
设计原本是为了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造型上更是呼吁去繁就简,讲究功能性。但无奈诊所并不是以方便大众为制作理念,而是从好玩有趣的角度出发。在邱春的作品中会看到很多过度的装饰,以及体积偏大和分量过重等问题存在,不仅没有方便使用者反而增添了不少麻烦,典型的「反人类」作品。
在外人眼中来看,这完全是在瞎搞,不能称为设计品。但用邱春自己的话来说,他并不在意别人会如何评判和质疑自己。看不看得懂作品先单说,买不买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否能主动去思考作品到底在表达什么,通过自己的分辩能力去给出答案,这才最有趣。
绞肉机铅笔刀
处于被生活逼迫的情况下,我们就像是被绞肉机削尖了的铅笔,它不停搅碎我们原本的形状,最后我们成为了一只铅笔,被人使用,写下无奈的话语。邱春对设计癖阐述了绞肉机铅笔刀的制作理念。这款绞肉机铅笔刀表现出「老元素新组合 」的效果,大家所看到的绞肉机做旧的质感,都是通过木色精浸泡才形成的,摇臂的木头把手为了更显效果,特意用进口的比利时蜡油进行涂染。
因这款铅笔刀属于危险物品,刀头都是裸露在外,原本在刀头位置是要加保护装置,但是这对邱春来说是一个「成人玩具」,一个成人应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但为了提醒那些「没长心」的使用者,他还是特意在绞肉机的底座上贴上了「注意安全」的标签提示。很多人都觉得这个铅笔刀只能作为摆设而不适合真的使用,但是邱春告诉设计癖:凡是购买的人真的是拿它削铅笔用,现在的消费者分类都很杂,还是有部分人群对这类作品很感兴趣。
手摇收音机
说起为什么要制作手摇收音机,邱春告诉设计癖是出于两个原因。小时候他特别喜欢听收音机,常常会听到 Karen Carpenter 的《 Yesterday Once More 》久而久之便迷上了这首歌,在他的记忆中这个「老物件」是陪伴他走过了一段青涩的童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收音机在哪里都能买到,那为什么他要花费时间和经历去制作一个手摇式收音机为使用者「制造麻烦」?这一想法要与他成年后的个人经历交织许久才酝酿而出的。他告诉设计癖:这款「闲得蛋疼」手摇收音机,不仅仅是一件「制造麻烦」的作品更多代表着一种反思。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受惯性思维的控制,甚至绝大部分人都想不劳而获,而这个「制造麻烦」的手摇收音机是必须要靠自己手动的力量去摇转把手才能听到声音。
在制作过程中,最为麻烦的是收音机内置的线路板,邱春寻找各种方式去收购线路板。包括收音机的四个底托,要刻意做成摇摇晃晃的状态,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一只手要扶住摇晃的收音机,另一只手要摇动把手。邱春对设计癖说:现在的人在很多事情上都认为是应该的,如果他们要想听见声音,那就该自食其力,生活中没有坐享其成的美事。
木手台灯
当你无法掌握命运的时候,你很无奈,在人生中有时只能负责选择,所以他制作了这盏灯,就是告诉自己起码我还能掌握一盏明灯。邱春对设计癖阐释了制作时的理念。在制作木手台灯时,要调试手握台灯的角度和方式,也经过了多次的实验。手座原本的颜色并非如此,而是经过木色精和砂轮打蜡的工序处理才形成的。
手灯整体表现方式很简单,在工艺上并不难,唯一纠结的是换置灯头和插销。灯头的位置换了两种材质,第一次是用镀铜材质的灯头,但是效果和质量都太差,其后就换了颜色偏亮闪闪的纯铜灯头,考虑到整体效果要求复古风,所以就要想把发把纯铜灯头置入金属清洗剂内清洗即便,再放入金属发黑水中进行褪色,最终才形成了这种效果。为了让灯具更显「古旧」的质感,手灯的插销也是选用日本老式的插销。
坐针毡板凳
这款作品叫「坐针毡」,看上去有种「菊花坐穿」的既视感。邱春说这是在他第 32 次中年危机的状态下创作的。当时正巧碰到换工作,想想自己在一家公司已经工作了十一年,很多事情和状态都已经进入了安逸状态,内心那种对生活状态安逸的惰性令他对未来产生了迷茫,进入了有恃无恐的负面情绪中。所以他构想出这把椅子,就是想表达出那种当他坐上去觉得自己要被刺伤时,但又不会真正的伤害到自己的感觉。
邱春告诉设计癖,不管是不是与换工作有关,大多数人都曾或是将会面临这种「如坐针毡」的时期。坐针毡的木板凳都是从旧市场淘回来的。邱春说,他不要求这些椅子必须是什么明清时期的「高档货」,但必须是具有本土色彩并且是榫卯结构的老凳子,是老百姓实实在在使用过的。所有镀锌钉子都要经过淬火打磨的工序,打磨成四棱钉子的形状,板凳面的材质全是采用透明树脂。
邱春说:在调和透明树脂时需要放催化剂和稳定剂,并将它们调到合适的比例才能出现这种透明的效果,但因自己对化学剂并不了解,需要查看大量资料,不断调试。记得在调试比例的过程中出现过多次危险的情况,反复调试多遍才形成这种清透的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晾晒周期才彻底凝固成型,之后还要经过反复试坐,确认椅子的安全程度。
在还未揭开北平砖戒的庐山真面目时,它的造型会直观的给人一种一块板儿砖「飞来横祸」的感觉。作品灵感取自北京内城胡同,居民区房屋改造所遗弃的青砖。邱春认为每一个戒指都刻有青砖采集地的详细坐标,每一个戒指都承载着每一块青砖所经历的故事,他决定把这些回忆收藏起来。
在制作北平砖戒的戒指前,并非是先打磨出戒指的形状,而是在砖面上用机器磨成戒指的原形,再将因黏土倒入其中经过 900 度的高温高温炙烤烧制而成。最有意思的是,邱春用 GPS 为青砖定位,最后在戒指的表面上会刻有青砖在胡同内准确的坐标数字。这不仅是一块青砖,更是一个装有回忆的戒指盒。
我是一个匠人,但绝不是一个追求极致的匠人
对于无奈诊所这么小众的工作室来说,将来能否在同类型的工作室行列中站住脚还是一个未知数。但邱春对设计癖说:无所谓大众小众,他也不想和任何人比较,只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一个表达想法的出口。对于未来的发展,他明确地表示自己是一个匠人,但绝不是一个追求极致的匠人,不喜欢多次重复去制作一款作品,所以无奈诊所的每件作品都会是限量款,做完就没了。他也曾考虑过以后是否会有量产的可能性,但目前还是以手工制作为主。
图片来源:邱春

你此刻的心情
-
115
-
4
-
10
-
15
-
10
版权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非设计癖的文章,目的在于传播,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凡本站所发布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大赞
不愧是广告人出身
这个真的惊到我了
感觉这哥们更像一个艺术家,喜欢手摇收音机和北平砖戒,浓厚的历史感
确实很奇怪的样子
喜欢台灯,更喜欢nothing。支持到永远。
很喜欢nothing!忠实的粉丝!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它!
太有意思了 好喜欢
好有意思
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