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一根钉子,只用榫卯,36张动图看老伯如何做出迷你天坛?
你能想象,没有用一根钉子,单单凭借纯手工榫卯就能够设计出一款 81 倍微缩版的天坛祈年殿吗?然而这个壮举确实的的确确存在的,一位上海 58 岁的老伯用了五年的时间最终做出这款迷你天坛祈年殿。
首先给大家普及下何为榫卯,这还要追溯到中国古代,它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机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做榫,凹进部分叫卯。这种连接方式不需要任何钉子,中国古代的大多建筑都是采用这种设计方式。
这个 81 倍微缩版的天坛祈年殿来自上海的民间艺人王振华之手,这是他的第一件作品。在朋友眼中,王振华是一个只会玩木头的疯子,这个疯子擅长传统木工,又有结构设计师的能力以及建筑设计师的眼光,他能够将画线、打眼、锯榫、拼装都能做到步步精准。在立下宏志之后,王振华开始了他的大工程之旅。
这款 81 倍微缩版的天坛祈年殿模型体积很小,高只有 463mm,最大直径只有 842mm。
这其实是一件大工程,因为它总共有 7108 个零件,其中 7032 个零件为燕尾榫连接,60 个零件为直榫连接,12个零件为螺纹圆柱销连接。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将它全部拆掉,但安装可是需要三天哦。
以窗户为例,看起来非常迷你,但它能够开启自如,还带有雕刻的窗花。
不过不要小看这个窗户呦,它是有八个零件组成,每个都可以拆卸下来,彼此之间都是通过榫卯连接。
接下来跟大家看看栏杆部分,它可以任意摇晃,插入拆除。
最巧妙的在于,这里拥有最小的燕尾榫,尺寸仅仅有 1.5mm。
微缩版祈年殿的顶是由 83 根瓦楞拼接起来的,全部可以拆掉。
而且这个小小的瓦楞,它利用了鲁班锁的原理:它带有燕尾槽,通过燕尾导向,直卡定位,利用鲁班锁的结构直接将它锁定。
其实单单从这两个小细节之处就可以发现,这项工程真的是非常浩大,实际上王振华用了五年的时间才做出这款 81 倍微缩款天坛祈年殿。
回归乡村,沉下心来做产品的王振华在碰到难题的时候,他就会在田间走走,整理思绪。
一方面因为这是王振华的第一件作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没有前车之鉴没有可以借鉴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历经了三次的失败,在 2015 年 10 月才完成了这件作品。
前两次,他只能将最小的燕尾榫做到 3mm,没有达到自己预定的要求,完成之后他全部砸烂;第三遍的时候基本算是成功,但是在鲁班锁设计上有些瑕疵,所以他又开始了第四遍。
这款 81 倍微缩版的天坛祈年殿获得了 2016 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国匠杯的金奖。
在这款产品之后,王振华将会继续将这项工艺做下去并传承下去,接下来,他下一个作品将做赵州桥。
用王振华话来讲,虽然这个作品做了五年,但真的是用了他的一生。
图片来自:摄界

你此刻的心情
-
794
-
5
-
1
-
4
-
15
版权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非设计癖的文章,目的在于传播,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凡本站所发布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58年生人,学机械的,喜欢动手,儿谁制作模型,退休初学木匠,想拜访你的工作室?学习探讨?
真是满满的感动,很惊喜,很喜悦,有点想哭![已经语无伦次的我。。]个人真的是很喜欢手工之类的,不过在真正的工匠精神面前真的是很渺小。。在现在机械化的时代背景下真的是很难得。。想到这种中华瑰宝可能会失传就很难过。。
我想买一个自己收藏,不知道多少钱
市场估价数千万元
老爷子信誓旦旦的说着要站在榫卯结构的定点但是却只用的三种榫卯结构,但是耗得起这时间静力让人信服,老爷子我服。希望早日建成紫禁城。
服你,老爷子
如果能用高精度金属构件的话,应该会更方便做成产品卖出来吧
这个不是产品,是艺术品
好用心
说的很实在,看的的确很感人。
GIF看的脑袋疼
看着看着发现跪着了,咋回事
因为膝盖已经被献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