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甲壳与粪便,设计师们的新材料都是有「味道」的
我的老师当年曾说过作为设计师一定要学会运用甚至发掘「新材料」。
当然我是做不到了,但是事实上确实有很多设计师一直在追求着更加符合他们要求和期望的新材料。
只不过……设计师们对于新材料的脑洞实在是不同凡响:海藻、龙虾壳、螃蟹壳……这些还算常规。而有些设计师甚至选择了昆虫和粪便……
想想这些有着味道的新材料会在你未知的情形中融入到你的生活中,甚至你可能不知道它们……会接触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
Emmmmmm,想想还真是刺激呢!
1.也许以后我们会经常舔海藻了
荷兰设计师Eric Klarenbeek和Maartje Dros开发了一种由海藻制成的生物塑料,而这种塑料可以通过3D打印的方式,制成各种各样的物品。
而这不过是这两位的工作当中很小的一部分:他们之前就开发了由真菌菌丝和土豆皮制成的生物材料。
而他们希望未来能够建成一个巨大的3D打印材料网络——人们将可以在街头巷尾,使用各种各样的生物材料,通过3D打印制作自己需要的各种物品。
另一位设计师Austeja Platukyte则把从藻类当中提取的琼脂和碳酸钙相结合,制成了一种非常牢靠又十分轻便的「塑料」制品。
而且这种「塑料」制品完全可以随意丢弃,甚至用来堆肥都没有问题,所有产品能够自然降解,彻底地回归自然。
AriJónsson同样用海藻设计了一款瓶子,但是这个瓶子一点也不「坚固」,甚至如果你不看着,可能这个瓶子会缩成一个球。
这个瓶子的原材料是从红藻中提取的琼脂粉。琼脂粉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之后,加热,趁热放入瓶形的模具,然后再冷冻定型。天然的材料,粗暴的制作方式,但有效!
而这个瓶子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如果它里面装着液体,那么它就能保持一个瓶子的形状……但如果它是空的,那么这个瓶子就会逐渐的分解。
并且瓶子的味道似乎会逐渐地渗入液体当中去……根据设计师说法,他以后会考虑给瓶子「调味」,这样如果有人喜欢那个味道说不定会再喝完水之后咬瓶子解闷……
2.海藻为座,玉米为履
还是一位荷兰的设计师,Nienke Hoogvliet。这位同学在认真研究了海藻之后,发现了海藻作为「编织物」的巨大潜能,于是开发了一套名为「Sea Me」的海藻织物座椅。某种程度上,这种产品的开发过程和造纸很相似:都是提取其他物质当中的「纤维素」然后留作他用。
Hoogvliet也并非只是单纯地「造纸」,也做了很多其他的尝试:比如在藻类中提取染色物质,或是将提取出来的纤维素编成「线」。据说这位同学还向一家公司提出了建造「海藻织物房」的提案,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就能见得到。
与Hoogvliet有类似想法的还有Reebok的设计师们,他们也想用「天然的编织物」来做一款产品。但是Reebok的设计师们没有选择藻类,而是转向了一些农业作物——「NPC UK Cotton+Corn」就是一款由玉米等作物制成的运动鞋。
他们用玉米为鞋底,用蓖麻油为原料制成了鞋垫,加上纯棉的鞋面……这款运动鞋几乎75%的组成成分都可以完全分解。
并且说实话……这未经染色的纯天然色调,还是挺好看的。
3.如此处理龙虾大闸蟹,实属暴殄天物!
Ed Jones,Insiya Jafferjee,Amir Afshar和Andrew Edwards这四位设计师提出了一个项目「Shell Works」,旨在回收海鲜废弃物——主要是龙虾壳一类,再利用制成环保且有用的物品:杯子、花盆、包装袋之类的。
为此,他们还分别开发了五个独特的机器,分别命名为「Shelly」「Sheety」「Vaccy」「Dippy」「Drippy」。「Shelly」能够从废弃物当中提取有用的物品;而其他机器则通过不同的方式把提取物变成片材等多种形状和形态。
就我个人观感来说,这个四人小组做出来的东西还真的是挺好看的。
皇家艺术学院的Jeongwon Ji则向大闸蟹伸出了「魔爪」。因为中华绒螯蟹在英国属于一种「入侵物种」,它们已经「占领」了英国的一些河流,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困扰。
而Jeongwon Ji的解决方式就是把大闸蟹含有的甲壳素提取出来,与水、甘油等物质结合后,制成一种新材料——Jeongwon Ji称之为「Crustic」。而这种硬壳材料被用作一些产品的装饰和外壳。
虽说这两队设计师的思考和应用都让我十分感动……但是我还是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处理龙虾和大闸蟹的肉体的?
如果要是没有好好烹调并且吃掉的话,那可真实暴殄天物了。
4.英雄不问出处,塑料不问来源
塑料算是本世代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了,但是人们现在已经满足于那些对环境有巨大破坏的常规塑料材料了,所以设计师们就开始变着法地制成各种比较「温和」的塑料。
比如乐高选择甘蔗作为制作塑料的原材料——其实他们是提取甘蔗中的乙醇,最终制成聚乙烯塑料。虽说最终还是聚乙烯,但是毕竟原料是比较环保的对吧。
而Erik de Laurens和Aagje Hoekstra则更进了一步——哪怕是成品,也要是「纯天然、无污染」。
Erik和他的小伙伴收集了巨量的鱼鳞,然后通过高温处理和模具,把鱼鳞制成一系列的塑料制品。
有桌面装饰,
杯子,
或者是泳镜以及其他一些物件。
Erik选择了河流与海洋,Aagje则选择拥抱大地——Aagje将昆虫农场扔掉的甲虫回收,收集他们的外壳——这些外壳含有丰富的几丁质。
Aagje用化学方式对这些外壳进行处理,将几丁质转化为更好结合的壳聚糖。然后趁热一压,就得到了一个让人极其不舒服的塑料制品——目前似乎只能应用于包装上,未来Aagje希望能够用这个做出一些杯子样的实用产品。
当然,仍旧会保留甲虫外壳的形状元素——Aagje希望人们知道这种防水耐高温的塑料到底来自何处……算是一种恶趣味?
5.同样是淀粉,这个比糨糊好用多了
糨糊其实也算是一种天然、健康的粘合剂了。但是也有着诸多的缺点——要不怎么现在大家都不怎么制备这种粘合剂了呢?
而远在伦敦的Peter Marigold可能就是受到了糨糊的「启示」吧,他用淀粉开发了一系列的粘合工具——FORMcard。仅仅从说明中看,这些卡片比糨糊确实要好很多。
通常状态下,这些卡片是稳定的,甚至可以放到钱包里;
而当你需要修补某些物品的时候,只需将FORMcard放入热水之中,然后就能获得一块「软泥」;
把「软泥」裁成合适的形状,然后直接贴到修补处上去,等待冷却后FORMcard就会恢复稳定。
嗯,这个创意确实是非常优秀!!!。
6.嗯,住房也是「不安全」的
但是你以为设计师会放过我们的住房吗?
Naive!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ITKE的师生们设计了Arboskin的展馆。
这个展馆的有两大特征:一是极抢眼的自由形态;二是材料的可降解性——当然,我们今天关注的主要是材料的可降解性,这个展馆90%的材料都是可以彻底分解的。
所有的板材原材料为淀粉、纤维素等生物聚合物,而用来增强强度的也是天然材料木质素——纤维素+木质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人工合成且有着既定形状的木头吧。
不过和这一位比起来,斯图加特的师生们还是保守了。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Abbas Mohajerani选择了用生物废弃物来制作建筑材料。
粗暴一点总结的话,这位老爷子选择用屎来做成墙砖。
是不是一下子就感觉以后的房子都没有办法呆了?
其实屎只占废弃物的一部分,而且废弃物在墙砖中的占比也大概只有15%左右。并且经过实验证明,这种墙砖具有更好的性能:密度更低、隔热性能更好、抗压强度更高。并且其中的有毒物质也非常少,并不会出现被墙熏昏、熏死的问题。
这位老爷子似乎一直在研究用废弃物做建筑材料的课题,他之前似乎还领导过一个用烟头做墙砖的项目,老爷子也算是矢志不渝了。
图片和素材来源:Dezeen, ecoinventos, heraldsun
你此刻的心情
-
54
-
2
-
3
-
8
-
0
版权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非设计癖的文章,目的在于传播,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凡本站所发布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屎砖的价格应该也比较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