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你熟悉又陌生的日本字体,一直在影响汉字设计
导语
熟悉又陌生的—江户文字。
本文转载自:设计便利店
ID:designmart
阿信说:最近看到很多人在做隶书和隶变的字体设计,里面有很多日本江户时期的文字的影子,其实江户文字对中文字体设计有很多渗透和影响,你可能不知道它的名字和由来,但是你肯定见过,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些熟悉又陌生的—江户文字。
江户文字其实是泛指日本江户时代所使用的广告字体。
江户时代是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年代,持续200多年,差不多就是我们的明清时期。是日本封建统治的最后一个时代。这时候的经济逐渐的从封建向商业转化,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江户字体也就应运而生。
👆江户城图绘局部
江户文字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大致可以分为:勘亭流、提灯文字、寄席文字、笼文字、髭文字、相扑文字、角字这7类。
勘亭流(かんていりゅう)是这几类当中使用最广泛也是最常见的江户文字,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
其实它最早是用于落语(类似中国的单口相声)、歌舞伎等的招牌或节目表的字体。由戏剧界人物冈崎屋勘六设计,勘亭流就是得名自其别号“勘亭”。
勘亭流体是运用厚实,膨胀,风格化的写法,用刷子书写并向内弯曲。笔画回转内收,表达人们希望客人流连忘返的美好愿望。
字形圆润、敦厚,笔画中极少出现直线与折角,几乎全由曲线和弯角构成,独特的圆润表达了歌舞伎的优雅。
👆日本江户文字职人在手绘勘亭流体
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效果,被广泛应用于表现日式风格的招牌、标题、包装等上面,倍受广大平面设计者的青睐。
提灯文字顾名思义就是在提灯上使用的文字。可见于日式串烧亭外。 提灯文字的绘制是基于书籍字体,所以很容易阅读,笔画厚重却不拖沓,布白匀称,即使从远处看也不会塌陷变得不可读。


提灯文字不能一次绘制完成,前期用铅笔勾线,然后用面刷绘制轮廓,接着用圆刷、平刷填充内部,最后可以增加一些笔画装饰。










寄席文字在上升的线上(让事物变得更好)减少了缝隙(让观众席充满客人),是一种独特的吉祥文字也是祈愿大丰收的吉利文字,寄席文字是正月最吉利的文字。现在它仍是寄席演艺不可或缺的字体,能原封不动地还原当时的气氛。


科普一下千社札:
千社札(日语:千社札/せんじゃふだ Senjafuda,有时也念做せんしゃふだ)是在日本神社和寺院参拜用的,贴在天井和墙壁上的姓名贴纸。一般是纸质的,但也有木头和金属制成的千社札。江户时代中期以后开始流行,后来逐渐发展成使用木板的制度。可以在神社、寺院、文具店和娱乐中心买到。👇








江户时代的写字工匠发挥各自的个性,将夸张的装饰赋予文字,凸显出与其他江户文字的不同。篭文字的起笔收笔急促且果断。虽然篭文字笔画间隙狭小,但是整个的布白匀称,丝毫不影响文字的阅读识别。


这里说下灯笼和提灯的区别:
灯笼主要是挂在外面使用的,也就是所谓的街灯。制作素材主要是木头和金属等,也有用石头做成的石灯笼。石灯笼一般都出现在寺庙中,观光的时候应该会经常看见。和行灯一样用纸围起来,并且进化成可以拿着行走的提灯。轻便而且很称手。为了携带方便,不使用的时候还可以折叠起来。现在在一些日本风的酒场「居酒屋」的入口处可以看到。因此在日本也把居酒屋称作「赤提灯」。





这种字体非常特别,它的内部几乎没有空隙,特别像相扑运动员缠斗施压的状态。多用于相扑广告、节目表中。
相扑字是在根岸兼吉(三河屋)的努力下诞生的,冠上他的姓,这个字体被相扑界人士称为“根岸流”。相扑文字虽然也是用特粗毛笔书写,但是笔画粗直有力。




字体设计其实需要大量的文化沉淀和海量的练习才能有所建树,除了临摹现成的他人作品,了解过去的汉字书法艺术、民国时期的美术字体和日本的江户文字,都是很有必要且能收获巨大的。
要知道在400多年以前的日本匠人就已经学会了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消费者属性去设计适宜的字体,并且形成了鲜明的风格。我们是不是在设计字体的时候更应该多视角多纬度的看待我们的设计项目,做出商业价值与美学价值兼具的设计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字体大多都不是免费商用字体,字体包也仅供参考学习,如需商业使用请及时与版权方获取授权,避免法律纠纷哦!

你此刻的心情
-
66
-
2
-
1
-
3
-
2
版权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非设计癖的文章,目的在于传播,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凡本站所发布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