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专卖店,从小卖部发展成为城市地标。
文章来源:早山设计
ID:zaoshan-cn
作者:晶晶
编辑:妮妮
回顾上世纪90年代,微软在 pc 平台大战中胜出,Windows成为当时pc端的主流,而苹果则濒临破产的边缘。
到今天,我们或许觉得习以为常,苹果就应该是那样,但是在更早的时候,苹果的店面可完全不一样,我们甚至可以把它比喻成“小卖部”!
那苹果是如何成为如今当之无愧的线下实体店的标杆的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聊聊!
、
但是由于 Mac 在当时还是小众产品,且价格昂贵,销量很小。因此,这样的「店中店」也往往会被放置在商店不起眼的小角落。另一方面,相较于对Windows电脑的熟悉程度,这些零售商店的很多店员对Mac电脑都很陌生,很多人甚至都没有使用过 Mac,指望他们向顾客推销Mac电脑,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而且每卖出一台苹果电脑,能够获得的利润仅有8%,这对于销售员来说是一件不划算的行为。
就这样,苹果电脑的销量非常惨淡,这让当时的苹果身处在破产的边缘,举步维艰。
在回归苹果之后,乔布斯首先完成了对苹果电脑的重新改造,提升了硬件设计与软件优化,让用户能够更简单的使用Mac电脑。

乔布斯当然无法接受这样一部凝聚他心血的 Mac 被默默地放在商店角落里,无人问津。 如何让用户与 Mac 电脑之间建立良好的连接,成为摆在乔布斯面前的新命题,他渐渐萌生了苹果自己经营零售店的想法……他认为苹果产品的操作使用方法,应该在商店便解决掉,而不是用户带回家自己摸索。
-
与各大百货商店解约,从此不在百货商店开辟「店中店」销售 Mac 电脑; -
挖来 Target(美国连锁超市)前高管罗恩・约翰逊,启动苹果零售店计划;
乔布斯在介绍性视频中解释说,第一批商店将在前部展示 iMacs 和 iBooks 等产品,以及当时新推出的 PowerBook G4 Titanium 和 Power Macs。
其中一个设计理念一直延续到现在,那就是乔布斯认为要在店铺前25%的空间,就将所有产品展现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最快的体验到产品的魅力。
《彭博商业周刊》曾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嘲讽,这样的零售卖场别说赚钱了,能回本都几乎是天方夜谭~
“乔布斯这次不再Think Different了,走着瞧,不出两年苹果肯定关门大吉!”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apple不仅没有关门,生意还越来越红火。
2004年苹果线下零售店销售额达10亿美元,根据苹果财报2019年线下和网店一共收入约为810亿美元收入。
在约翰逊的带领下,苹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线下零售店模式,他将苹果线下实体店从一个无聊的电脑销售区变成了一个学习玩耍的时尚游戏室。
如果按每平米的销售额计算,苹果零售商店的表现仍较排名第二的蒂芙尼好一倍。
乔布斯和约翰逊这一聪明的举措,成功将 Apple 从深渊边缘拉回。
宽阔走道
称称之为大道的核心空间,通过高大的透明玻璃,宽敞简洁的内部空间,以及摆满苹果产品的原木色长桌,将乔布斯提出的前25%的概念再次强化。
苹果用绿色植物代替了 Genius bar(天才吧),改成 Genuis Grove(天才树),使得工作人员和消费者可以更好的坐在一起进行交流,这种布局像极了咖啡厅。
早在 1997 年,乔布斯(Steve Jobs)就想建造一个叫做 “Apple Cafe” 的咖啡厅。
开放论坛讲座
建立一个拥有特大屏幕的开放区域,工作人员会定期在这里举行免费的学习活动,如:举办创意工作坊、社区素描之旅和作家阅读活动,让用户不仅了解苹果产品知识,更能了解到创作知识。(买苹果的人应该绝大多数是奔着强大的生产力的吧!)

打造会议空间
会议空间,为企业级用户提供专属的培训空间。
一个24小时开放的室外空间,提供免费的wifi,定期邀请艺术家前来举行展览和演出。
苹果门店不仅以一个漂亮的姿态存活下来了,其极致的简洁风、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等等,都一度成为零售界模仿的标杆。
特斯拉刚开始的销售展厅、咱们国内的小米门店也总有苹果店的影子。

是诺曼-福斯特和詹姆斯-奥卡拉汉将玻璃这一传统建筑材料玩到了极致。
这家苹果线下实体店开设在中香港,是苹果在中国最大的旗舰店。这家商店是大道景观的一部分,因为开车时你就可以看到它。

被誉为是“欧洲最美苹果店”的意大利米店,将高科技、生态学与本土文化完美融合。人们穿过8米高的玻璃喷泉“秘密通道”,抬头却能看到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的那一分钟是一个魔法时刻。

当然还有苹果公司对客户的体验极致追求和不计成本的投入,这些成就了苹果当之无愧的霸主地位。
你此刻的心情
-
20
-
0
-
0
-
1
-
2
版权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非设计癖的文章,目的在于传播,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凡本站所发布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