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创《使命召唤》的国人科幻大佬,却自称“不是好学生”
文章来源:wuhu动画人空间
ID:wuhu1768
作者:wuhu小精灵
编辑:卝生
2019年,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电影《流浪地球》彻底点燃了中国人的科幻魂,而年中时艺画开天的原创动画剧集《灵笼》的现象级之火也一把席卷了所有的观众。

从2017年和2018年仅1部的非子供向科幻动画备案数量,到2019年的整整28部,也许未来的我们回顾当下,甚至可以给予2019年这样的称呼:国产动画科幻元年。

艺画开天《灵笼》&《三体》
而提到科幻,我们不得不说的还有今年五月份播出的《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它的主要灵感来源是美国老牌科幻漫画杂志《重金属》。

《重金属》由享誉全世界的传奇漫画家墨比斯于1977年创刊,这部在当时看来相当叛逆前卫的杂志在其传播至今的43年期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创作者,比如《异形》《银翼杀手》导演Ridley Scott、《星球大战》导演George Lucas,还有包括《阿基拉》、《风之谷》、《第五元素》、《黑客帝国》等作品在内的科幻经典都曾受到这本杂志的启发。

《重金属》创刊前三期封面,画风在当时就非常前卫
而我们今天邀请到的这位
有着十数年行业经验的国人创作者
无疑是走在了科幻的最前列!
《重金属》杂志在全网转发了他的作品
单INS平台就破两万的点赞
正是世人对他的认可!

重金属杂志官方INS截图
来看看大佬的作品吧!


















今天wuhu非常荣幸能邀请到
来听听姜格平老师的分享吧!

姜格平:由于保密协议的原因,这部电影的具体细节还不能透露。合作的感受的话,主要就是要直接看英文的剧本,这差不多是我第一次看好莱坞剧本作者写的剧本。而且导演的合作模式也比较有趣,就是整本剧本全部丢给你,让你自己通篇阅读。而不会像和动画或者特效工作室合作的时候,制作人会安排出具体要画的内容,甚至构图都很清晰,之后你只要负责来画出后面具体的内容。

和《第九区》导演的合作方式会有更多个人发挥和创作的空间。但很多剧本的格式,包括切换桥段和镜头的术语,都需要我去临时学习。开始还真有点看不懂,好在基本上所有的术语都有相对固定且系统的格式,所以临时学习的话,也很容易就可以从网上找到相应的知识。
这次合作基本上是非常的愉快激动且顺畅的。导演非常满意我画的东西,合作之后他还在 INS上关注了我,还给我留了言,感觉算是最开心的合作之一了。《第九区》的导演算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他的所有电影和短片一直以来都对我有非常大的启发,给我很多灵感,因此我自己的个人作品里应该也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他的影响。能和奥斯卡提名4次的导演合作并在社交平台上回粉,我觉得也是非常的荣幸。

姜格平:其实还好吧。可能过去有很多采访标题写成过去想做黑客,后来决定画画,所以就很多人误以为我过去目标是做黑客。但其实这个目标只是十三四岁时候的一个小想法,并没有持续很久,而且我很快就发现其实还是画画更适合自己,并且当时条件也更允许。








2017年习作
但以前不是什么好学生是真的。我后来接触很多朋友,他们选择画画的时候家里人都极力反对,其中为数不多的、我听说最后选择退学的朋友,也都面对过各种来自家庭的阻挠。不过我的情况基本刚好相反,我家里面非常非常希望我去画画,因为完全不是好学生嘛。而且曾经有老师亲口告诉过我父亲,说你的小孩不是学习的料,给他找点别的事情干吧。其实那意思差不多是,你儿子可能比较适合做体力劳动之类的工作,或者其它不需要智力和知识的工作。
我对体力劳动者没有任何偏见,但我相信每位家长都不会认为做这样的工作对自己的小孩来说是很有出息的吧。所以我不管是学画画,还是选择退学,家里都没有反对,因为他们觉得画画是不错的了。





























但从我的角度上来说,我只是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已。学编程的话,小时候大人告诉我说你要先读完初中,再考高中,再考大学,用4-5年时间做一堆我完全没兴趣的事,最后再学编程。我就心想:好吧,但为什么要按这个规则来?直接做自己想做的不行么?
当时就好像是我自己有兴趣与否完全不重要,只要按照大人和老师说的那样做就可以了。不过后来反正我也“无药可救”了,索性爱干嘛干嘛,我也觉得挺好的哈哈哈哈。其实也是刚好当初网络已经发达起来了,虽然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网络上可以学到远超正常学校、老师能提供的知识。所以以当时成年人的经验就是:学习就只有常规考学这一个途径。
姜格平:仙侠我画的还是比较少吧,过去是希望能对仙侠题材有一些自己的诠释和表达。但坦白讲,在仙侠这个领域里,基本上国内的情况是很少有人能判断出好坏。几乎没有有权威性、有审美高度的大作,基本上都是低成本网剧、偶像剧之类的片子在主导审美。

早期仙侠、奇幻类作品
如果是在游戏公司的话,最后拍板的还是公司老板。而互联网公司毕竟是互联网公司,很多老总的知识主要还是IT领域的。他们也许有非常多在国内网络环境里打游戏的经验、或玩或看国外3A作品的经验,但却并没有很多对于文化类知识的沉淀。


姜格平老师与3D 概念艺术家 Mike Nash合作的实验项目
前些年国内电影行业环境比较好,我当时非常期待国内能够产生真正有中国文化、有历史来源,同时非常现代,受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与文明启发,真正开创历史先河,属于新时代中国文化的作品。但似乎后来并没有产生,可能因为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冲击太大了吧。
但我觉得动画行业有很多作品做到了类似的效果,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之类的。可能是因为动画行业的人更有赤诚之心,而且更年轻吧。
比起仙侠、奇幻魔幻题材我还是对科幻题材比较了解,因为小时候看的科幻片比较多嘛。像《魔戒》《哈利波特》等作品我都很喜欢,但感兴趣程度相对低一点。而且我是和《神奇动物》的演员合作漫画之后才知道《神奇动物》其实和《哈利波特》在同一个宇宙,是同一个小说作者哈哈哈。
姜格平:游戏的根本应该还是玩法吧。我之前也参与过许多其他游戏的早期开发,像BUNGIE的一个未公开项目,我为他们探索过游戏中的全部派系还有敌人、武器道具等。CCP GAMES 也有过一个项目,邀请我给他们画了一些早期探索。










《红色警戒2》重设计
但这次的和之前可能不太一样。导演本身其实也是头一次为游戏设计世界观,而他本身是CVO(Chief Visionary Officer)和 CEO平级,我则要直接和他对接,所以不需要像其他项目那样和美术总监对接之后,总监再去找上层领导开会,而是基本上做到他满意就可以。

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加盟游戏公司Gunzilla Games,宣布参与一款3A多人射击游戏的开发。
导演会写一个世界观的大概构架,给一些参考图,之后由我来直接画出那个世界的样子。他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度,给很满意我的作品,这样的合作方式和成功都让我们双方比较愉快,所以后来就有了前面提到的电影项目合作。
姜格平:这个合作算是一个小的尝试。最开始是《重金属杂志》的INS 转载了我的作品,而丹·福格勒的漫画一直在由重金属杂志发行。因为当时点赞量比较高,所以他就直接私信了我的INS。

起初我很傻的,因为我对重金属杂志和《神奇动物在哪里》都没有太多的了解,甚至都没认出他是那个电影里主要角色的演员,所以最开始拒绝了合作哈哈哈哈。但后来又去仔细了解了一下,原来《重金属》杂志当初创编时合作的漫画家都是Milo Manara,Simon Bisley,Jack Kirby之类在漫画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还有当年为《异形》电影设计异形的艺术家HR Giger。这是一本影响了多个世代漫画家和电影人的杂志,其中就包括了《异形》和《银翼杀手》的导演 Ridley Scott。

重金属杂志转发了姜格平老师的作品
而丹和我合作的漫画主笔人是Simon Bisley,属于漫画界泰斗级别的人物。另一位他合作的漫画家Ben Templesmith也曾获得过号称“美漫界的奥斯卡”的艾斯纳奖,作品还翻拍过电影。所以了解了这些之后。我觉得之前的决定十分的愚蠢,所以就去私信他说愿意合作。十分开心和荣幸能获得这次合作的机会。
姜格平:这张图其实和我平时的工作流程不太一样,一般做项目时候使用PHOTOBASHING技术会比较多,但这张图是完全纯画的,算是工作之余的放松和娱乐吧。

部分日常习作
我自己本身还是喜欢慢慢画东西的感觉。所以平时经常用速写本画东西,但工作时候如果这样做的话可能就比较缺乏竞争力了。其他作品的流程可以去我的B站频道:姜格平yintion 上面看一看,我上传了一些过程解析希望分享给大家。
B站@姜格平yintion 讲解视频截图
姜格平:我的个人感受是没有遇到过瓶颈,而且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未来可以继续提升的空间比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简直大太多。我完全不能理解瓶颈和无法提升这种东西为什么会存在,我觉得应该是懒惰的借口,或者说瓶颈就是懒惰,懒惰就是瓶颈。
在画画这个行业里,克服懒惰后仍然不能克服的问题应该不是很多的。人体不好练人体,色彩不好练色彩,光影不好练光影,英语不好学英语,不会3D学3D。只要你愿意付出时间,其实大部分事情都能靠努力克服
姜格平老师的1天100款头盔设计挑战








姜格平老师的4天100把枪支设计挑战










老师的作品中不止有酷飒的赛博小姐姐,除单个角色之外,我们在画里还能感受到一种故事感。比如下面这些作品,它们是同属于一个世界观下的么?另外,故事感或者说世界观构造方面应该如何去锻炼呢?
姜格平:她们并不属于与同一个世界观。其实我的很多作品都与当时的心态和情绪有关,背后的故事基本上都是我当时情绪处境的一种表达。
首先可能是获得了一个小灵感,然后利用构图来表达这个情节。作品的叙事性很多时候是作品里的主次关系。比如主要第一眼看的部分是哪些,也要学会利用一些周围的细节来补充剧情的其他部分。
姜格平:我2010年算是勉强进入了行业,当时做的都是非常基础的单子,我自己也清楚做那些小工作只是为了给年轻的自己稍微积累一点工作经验,算是所谓的接触社会吧。
国内的概念设计环境进步还是很快的,10年前这个行业里都是画插画的人,大家都是用画插画的技能和思维做设计的工作,觉得插画画得好的人是最牛逼的人。而近些年国内市场越来越开放,很多大厂与国外公司也有所合作,在设计流程上不断更是磨炼提高。我和《PUBGM》或者叫《和平精英》这个项目合作的时候,能感觉到大家的思维流程已经比较成熟了。
姜格平老师在B站上传的photobashing 工作流程讲解视频
未来的话,我觉得国际上肯定能越来越多地涌现出中国面孔,中国也肯定能拥有属于自己的3A大作和非常牛的动画项目。虽然现在还没有,但很多公司目前的管理效率和体量已经远远超越国外了,我们最缺乏的就是原创和创新的思维和执行。希望大家都能释放自己的兴趣,做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它们才是原创的动力源泉。
另外,玩家市场也在慢慢转变了。10年前的玩家只想练级打装备,像开局一只狗装备全靠打之类的。但现在国内愿意玩3A游戏的玩家越来越多了,应该很快就能形成有规模的市场吧。我非常期待疫情快点过去,市场快些恢复,到时候各行各业应该很快就会变得很蓬勃了!
姜格平:我觉得就继续努力吧。未来规划就是继续做好项目,之后看时机搞个培训。创作计划嘛,其实到了要创作时才知道要创作什么。总的来说,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好好画画,开心不已。
再次感谢姜格平老师!
想欣赏老师的更多作品
可以关注微博@姜格平yintion
或B站@姜格平yintion
不定期掉落各种创作相关视频哦~
你此刻的心情
-
20
-
0
-
0
-
0
-
0
版权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非设计癖的文章,目的在于传播,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凡本站所发布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