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全新避世酒店,值得一睡!
你最喜欢哪个
本文授权转载自一条
ID:yitiaotv
作者:一条
编辑:zkey
保持平衡和愉悦。
01
北京|米绵庄园
对宠物友好的疗愈院落
Selina在北京生活多年,是爱犬之人,曾收养了三只流浪狗。

去年,她留意到一所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废弃小学,于是找来好友、身为建筑师的徐小萌,希望将这个地方改造成一个有草地、院落、民宿的小社区。

▲
改造前后
施工期间,刚好碰上北京疫情,他们在工期紧张、改造受限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保留原建筑面貌,不变更房屋结构,通过一种相对“轻盈”的设计手法,将“微型院落”嵌入其中。

原有老建筑及其红色的瓦屋面,在麻绳的间隙中若隐若现,随着人的位置与视角的变化,呈现出不同观感。从屋顶处继续向外延伸的麻绳,则构成入户门廊的一部分。

四排砖木瓦房划分成9间客房,每一间客房通过院墙隔离出一个小院落,绝大多数客房还有一个探入院落的“玻璃盒”,承担泡澡、茶座等独立的小功能。

所有套房的客厅都有一个又窄又高玻璃门,黄昏时,光从窗流入,充盈整个客厅。室内某些不经意的地方也设立着一些竖条状的窗,方便人们看到室外的景致。

在“米棉”的公共区域,有一处2000平方米的大草坪,狗狗们一到,就会兴奋地到处跑。Selina也会在民宿备着宠物饼干,她希望这个空间一方面可以让客人住着舒服,也是一个能让宠物享受到好的待遇的地方。
02
浙江温州|墟里
古村里的新民宿
墟里的创始人小熊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2018年,她带着团队进驻泰顺县徐岙底,联合五位设计师,对这个传统村落里荒废下的民居进行改造、利用。去年,她找来设计师张健,托付他了其中三栋古建的焕新任务,改造为民宿墟里。
▲
“梅”、“柿”、“茶”
2022年2月,新空间落成,他们取屋前栽种的“梅、柿、茶”,组成了如今的乡野居所。

▲
徐岙底村景
徐岙村始建于1236年,几乎完好保留着几百年前的样子。青石板之间的缝隙里长满青苔杂草,行走于乡间,能看到古朴的院落,它们以木结构、石头墙或土坯墙为主,在一代代人用鹅卵石垒砌的道路两侧,“生长”了近800年。
▲
“梅”改造前后
“梅”的原建筑由三面夯土、一面木板墙组成,上下两层,共94平方米,在徐岙底村的民居中面积最小。被打造成“一户建”式的复式独栋客房。

夯土墙之余,原来的老木结构屋顶也被保留下来.原有的94平方米分离出起居、卫浴、卧室、露台四个功能区。

入户面的木板墙被拆除、改为通透立面,引进更多光线,强化温暖、宜居的空间氛围。坐塌一侧的加宽设计,也为三口之家入住提供了便利。
▲
“柿”改造前后
“柿”是其中最难改的。“柿”这栋既小,又独自面西(入户正对门直冲),且背部贴着山体和溪流。


建筑师“借”南侧和正面的空地分别做了扩建,让原本“方块状”的建筑,有了型态与功能的变化:南侧做了扩建,充盈室内空间,增加了庭院;正面扩建成入户门厅,增加缓冲区与玄关,调整入户节奏,提高了居住的仪式感。而缓冲区的顶部,也为原本面积不大的客房带来露台。

▲
“茶”改造前后
“茶”是三栋中坐落在村子最里头的,实现了“共享客厅+茶空间+4间卧室”的新功能布局。


客厅部分,下沉式的设计拉进围坐者之间的距离,东侧植入榻榻米茶室,茶室三面均为格栅移门,敞开门即是山景。餐桌边的土灶也被保留了下来,兼顾备餐柜之用;另一侧的土灶则拆除,为楼梯处腾挪出空间。

对于第一次入住墟里梅、柿、茶的客人,如果要安排在墟里的一天时,设计师张健的建议是:
“一人或是两人来,可以住‘梅’,独立、自由。空闲时可以去逛逛村落里的古建筑,另外,除了我们还有其他四位设计师分别改建了另外6栋,每栋的房间都不一样。如果允许的话,可以参观一下他们的房间。”
03
安徽徽州|文郁堂
木构建筑的入世设计
从2015年开始,建筑师王灏开始了对木元素的深入研究和木构的改良试验,先后在自在谷建造学社基地、郁宅、潘村、小越馆、前童润舍、阳明博物馆等项目上进行了一系列木构实践。
今年6月,既下山·文郁堂正式对外开放。
修缮后的新建筑群,既有8间分布于前后二座明代古建内的客房,也凭借混凝土致敬梁柱结构及四水归堂手法,涵纳了符合公区现代性的画廊与咖啡厅。
室内部分,基于郁建明收藏的家俬,王灏从历史遗产的文保角度,设计了一批符合文郁堂空间气质的家具。

正如王灏所说的,他们希望通过既下山·文郁堂传达的,并不是一种美景式消费的场景,而是在日常古村落里,探索现当代人的一种新的体验。
04
浙江安吉|野在山川
一个生长的民宿生态村

安吉大里村,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三面环山,拥有茶园、竹海、森林,是追求品质生活的城市旅客和家庭亲近自然、疗愈身心的好去处。
早在2018年,建筑设计师赵扬就曾和设计师谢柯合作,打造了大理古城·既下山、梅里·既下山,后者还获得过民宿设计大奖第一名。后续几年间,谢柯先后打造了夕上·虎跑1934酒店、三亚Y酒店,赵扬也在柴米多农场餐厅和生活市集、喜洲竹庵等项目上获得新的思考。4年后,两人“重聚”安吉:赵扬负责酒店的建筑设计,软装、硬装和景观,则由谢柯操刀。

为了让建筑更自然地“嵌”于山水之间,他们将40余亩以梯步相连,高低错落的方式,划分出12栋山居院落。每一个院落都是三面围合的,陶罐、木桩、躺椅的恰当点缀,编织出了一幕灵动、柔美的山野隐居场景。

室内以米灰色作为主色调,游人能通过大部分立面设有的窗户,可以望见竹林、远山等自然景致。装饰的部分,谢柯选择以原生的木材、竹编等带有一定“年代感”的物件作为装饰的主元素,增添空间带给人的亲切感。
05
云南大理|树与墅
洱海边的白族空间
设计师文志刚与李诗琪既是生活上的伴侣,也是蜚声设计的创始人。他们先后在深圳打造了许多受欢迎的民宿设计。
原建筑是一栋颇具有民族特点的白族小楼。他们的设计则在保留民族元素的同时,给予了建筑新的设计风格与居住体验。
在室内,他们基于白族的民族传统,选用了白色作为此次设计的主色调。用拱顶将空间分区笼罩,在完善人群动线的同时,保证了空间的使用功能。

与此同时,摒弃了原本纷繁复杂的花式,以白色为主,搭配灰、木等奠定复古的基调,同时加入了更多现代元素,比如,天花板处安置的一块与窗外洱海相互呼应的水波纹,既提升了原本偏向灰暗的室内空间的明度,也为空间注入一分年轻感与活力。
06
四川成都|右岸天鹅湖
漂浮在平原上的居所

▲
摄 | WOHO
今年7月开业的右岸天鹅湖精品酒店,位于川西地区。在这片土地上,建筑和场地的关系从来不是被某个建筑师创作的。生活在成都平原的人们,靠劳作同自然保持世代的互动,也让这片川西村落变得深厚、有韵味。

基于此,建筑师采用了一组聚落的形态去适应波折的用地边界,并将客房、接待空间、餐厅和茶室等多个建立起的功能单元梳理、形成聚落的边界。入口处,由粗犷的裸露混凝土框架和毛石墙面形成的封闭体量,则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聚落。
同时,为了让建筑更贴合地面,建筑师设置了二层阳台的下沉花池,来调节建筑立面的比例,降低视觉重心。
在灰空间处的坡屋顶的檐口处,设计了专门的金属出檐细节,弱化了原本檐口的笨重感。三种呈薄片状的材料,也让坡屋面多了份轻盈、锋利。
院子和门廊都在坡屋面的覆盖之下,屋面上不同尺度的开洞,呼应上每间客房的院子或花池……这一切都让建筑更加平行于田野,呈现出一种让人倍感安静的轻盈感。
07
北京|苒仓
四合院里的个性自然
成立于2015年的阿穆隆设计工作室,主要聚焦于自然环境中的建筑,乡村和城市建筑的更新改造,室内消费空间升级等设计议题。他们尝试保持自然中的多样性存在,保护好地域差异,用建筑的手法,诠释自然、物、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民宿部分,先后打造了小也山谷、夜阑星舍等项目。


基于基地两面环山,山腰间长着郁郁葱葱的野树林。他们将原有四合院肌理保留,然后用一个大的板式屋顶将四个房子连接到一起。每间房的屋檐被拉长,方便游人在廊下安坐、观景、休憩。

天井中设置了泳池,泳池一小部分掩映在楼梯之下,路过泳池可达屋顶。屋顶东面和南面与山腰间的野树林相融,露台为首层争取到一丝阴凉。进入室内,屋顶上的小天窗使屋内光线充足。
08
浙江杭州|不是居·林
15间被森林包围的度假屋
▲
拥有百年历史的长乐林场
在距离杭州市区大概40分钟车程的径山镇,有一片拥有百年历史的种植林场——长乐林场,林地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为87.2%,年平均气温16.1℃,植被的颜色跟随四季变化,在这里能看见自然原始而纯粹的模样。
林场所在的径山镇被称作“禅茶文化胜地”,江南五大禅院之首的径山寺就在这里。自然与禅学的结合,让长乐林场拥有天然的治愈力。
2018年,陶磊第一次来到杭州的余杭区勘察。9月份的杭州仍是酷暑,气温较高。行车路上大家还聊得热闹。但一进入林间,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沉静下来。
郁郁葱葱的树,本身就具有视觉的治愈力,建筑师依照树林山地的起伏,沿地势建造了15座独栋房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房屋就像生长于林中的树木,低调而恰好的“自然感”,正是陶磊建造语言的精妙之处。
“这些特殊的设计都试图让人更好地感受这里的自然、融入这里的自然。”正如陶磊的自述,他希望来到不是居·林的每个人,都能放空身心,在轻松的状态下看见一个风平浪静的世界。
在饮食疗愈上,道家讲究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啖精食,饮露水,浅尝辄止。酒店餐厅被山水风景包围,将径山茶、石斛、林间山珍、竹林鸡等在地特色食材进行烹饪,以清淡纯粹的风味和宁静的用餐氛围,带领人们回归自然、体味自在。

▲
餐厅与茶室
除了饮食疗愈,饮茶也是净化身体与心灵的疗愈之法,不是居·林特别打造了茶室空间,听着泉水潺潺流过的声音,阅金经,品香茗,在悠远茶香和无尽诗意中,让内心抵达“自然即我,我即自然”的境界。
▲
在酒店体验音钵疗愈、静心抄经
如果想要更专业的沉浸式疗愈体验,可以参与酒店疗愈师的一对一音疗课程。
45分钟的音钵深度睡眠相当于夜间3.5小时的深度睡眠。人体70%为水,音钵振动时,身体组织和谐共振。深度睡眠的同时,舒缓压力,缓解疼痛,全面唤醒身体自愈力。
09
上海|阿纳迪安
苏州河畔,体验城市养生

远远看去,阿纳迪安静地伫立在上海苏州河沿岸,两幢建筑外观呈现了“太极阴阳鱼”的形态,以独特的建筑语言阐述了“Anandi”的含义——来自梵语,代表“无限喜悦的心境”。这是Healing旗下中国第一家城市养生酒店。

▲
室内空间的能量石、喜马拉雅盐灯、大地之床
步入室内空间,即可闻到淡淡的香气,宛若走进了一座森林中的花园。333间客房分布在酒店空间内,设计师用能量石、喜马拉雅盐灯、大地之床等元素,营造了一个如同自然磁场般的室内环境,熏香充分释放着负离子,让人在一呼一吸之间,感受自然之“气”。

▲
颂钵疗愈
每一位入住的客人,都需要在酒店入住登记处完成一次“阿育吠陀体质检测”(阿育吠陀Ayurveda是“生命科学”的意思,Ayu是生命长寿的意思,Veda是知识或方法的意思,阿育吠陀是现今地球上最古老的整体健康保健体系)。
为了打造舒适睡眠,酒店房间在配色、家具和床品的选择上都做到细致,室内以原木和淡绿为主色调,点缀棕红木饰面和深灰石材,所有的家具都是订制的,脚下的地板是纳米能量地板,用UA远红外线材料打造而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

房间之外,酒店还安排了很多疗愈体验活动,比如跟随印度瑜伽老师在橄榄树下练习瑜伽,或是在专门的颂钵工坊里平静心灵,在冥想工坊放松精神。
10
浙江台州|星野酒店
在天台山享“六根清净”
中国大陆的第一家星野酒店位于天台山
在日本拥有高人气和好口碑的星野酒店,近几年在亚洲掀起了一股“日式下榻美学”的风潮,当人们听说星野把中国大陆的第一家酒店开在天台山时,就已经非常期待酒店落成的样子。
说起天台山,这里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道教南宗的祖庭所在地。海拔约 1200 米群山围绕的山谷间,分布着许多寺院道观。
▲
建在山野间的天台山嘉助酒店
浙江的山野风景温驯而宁静,酒店建筑所在的海拔在800米左右,在群山围绕中蕴藏着“佛宗道源,山水清秀”的建筑语言。
▲
酒店的莲花喷水池
酒店外墙是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白墙黛瓦,庭院相连。在户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特别设计了一座莲花池,以佛教教花致敬天台山的禅修文化。

禅意书吧Library Lounge
漫步至酒店二楼,可以在禅意书吧静下心来阅读,这里有千余册《四库全书》。室内墙面的挂轴也独具文化魅力,有源于佛教、道教的精研之作,还有与本地多态文化相连的作品——如关联着当地济公文化的济公像。
在佛教用语中有一个词是“六根清净”,意思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都可以看到、听到和得到一切愉快的感受,达到无烦无恼的境界。
嘉助套房的装潢颇显古朴和禅意
依据两大不同景观类型,客房分为远眺青山的“山景房”与面朝内院的“庭院房”。山景房可以眺望天台山地区海拔 1200 米的群山,看山中的日升月落;庭院房则独占中式庭院之景,草木点缀在白墙黑瓦间,仿佛一幅幅随四季变换的水墨画。

▲
嘉助套房拥有观景露台
为了让住客体验静心的禅修生活,酒店还安排了许多活动。早上8点到8点半,可以参与修心八段锦,八段锦是中医祖先用形体活动结合呼吸提出来的健身方法,在舒展与呼吸相配合下,感受轻缓动作带来的内外放松,在空气清新的早晨净化身心。下午4点到5点,可以体验宋代点茶,以茶盏为镜,观杯中涟漪,放空身心感受茶的禅意。
修心八段锦疗愈体验
入夜之后,还可以参与晚间8点的冥想,在禅心冥想室听着舒缓的音乐、保持舒适的坐姿,让压力烟消云散,自然就能睡个好觉。
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国清寺
除了在酒店内体验修禅之道,周边30分钟车程内还有许多地方值得一去。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国清寺,寺内的弥勒殿、大雄宝殿、三贤殿、鹅字碑都是珍贵的历史建筑遗存。
你此刻的心情
-
9
-
0
-
1
-
2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