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墩子,都可以配个屁股”
本文授权转载自一条
“共代谢”工作室,
是张宁和杨亚非创立的当代艺术小组。
2020年,小组创立第一年,
他们就凭借十分接地气的“路墩子”系列作品
斩获“新视野”国际新锐设计师金奖

▲

“每个墩子都可以配个屁股(Have a Seat)”系列
亚克力、合页、玻璃幕墙的金属件、公交车座椅……
这些普通的工业构件,
被他们创作成一件件前卫的功能性艺术作品。
俩人既是合作伙伴,亦是多年好友,

首次个展“滑稽史诗”开幕现场
4月28日,共代谢在上海Gallery All
的首次个展“滑稽史诗”开幕,
自述:张宁&杨亚非

张宁和杨亚非在上海郊区的工作室
我们是从网友变成朋友的。大概7年前,我们在一个设计分享播客“异能电台”的聊天群里认识,群里的一帮人经常一起聚会、聊设计、看展,就这么熟起来了。
“共代谢”的名字是亚非取的,来源一个生物学概念:Co-metabolism,原意指微生物分解一些难分解的东西,而我们的创作,也隐喻了这一过程。
这些代谢品包括:柜子合页、五金件、亚克力、路障等
▲
《未发生的悬置》,不锈钢,亚克力,130×140×50cm,2022

▲
▲

▲
把人们坐墩子的行为集结成册
我在伦敦留学的时候,毕业作品探讨的就是人们的行为打破物品原本功能,并与物体产生有趣叙事的纠缠关系。当时也拍摄了很多人们坐在栏杆、高台、花坛侧沿的影像。后来回到北京,我也一直在继续这个影像记录。

路障,本身是非常日常,甚至在大众视野里会“隐身”的公共设施,我们用了室内设计里常用的阳光板和亚克力板,还有货车拉货的绑带,把它们组装在一起,利用工业生产里常见的高饱和色去强调路障。
“路障”系列第一次在美术馆呈现,大受年轻人欢迎
在美术馆里,有一个小孩蹲在旁边,在拍打路障。还有个朋友买了一个路障之后,他妈妈不知道这是什么,就在上面晒梅干菜。我们觉得这些都很有意思,人们的使用方式,完全会打破我们的认知。

▲
记录随处可见的“蹲坐”行为


这些街头观察,以及由之产生的设计作品,其实也围绕着城市里特别温情的一面。

另外一部分,是我们用金属连接件等工业构件和亚克力进行组合再生产,创作的功能性艺术品,你也可以把它视为一种收藏级设计,包含着我们对后工业时代的反思。

▲
“公私合用”系列,最早是参加2021年设计上海Talents板块展出的系列作品。
▲
我记得当时在展厅,有一个观众在旁边调侃说,“如果你把它倒着放,它也可以是一个茶几,但又更像是两个人永远无法同时坐在一起的椅子。”



“公私合用”系列
这也来自于我们对人的行为的观察,比如说我的房间里,就会有一个堆满了衣服的沙发,虽然我有一个衣架;电影《2001太空漫游》里面,猩猩会拿着骨头去打人;人碰到路障,会下意识地坐在上面休息。真实的需求,会打破物件原本被定义的功能,让物件回归到物件本身。

“位移”系列
“位移”系列是“公私合用”的延续,探讨物件在空间中移动的瞬间。这个系列作品,和我们最新个展“滑稽史诗”里的一个“跳台”有一定的内在相似性,都是想呈现物件在空间中运动和静止的状态。

▲
《跳台》,不锈钢,亚克力,95×190×32cm,2022

2021年,亚非辞去工作,我经历了一番挣扎之后,也把工作辞了。这一年的7月,我们一起搬到了上海,在郊区青浦租下一栋小洋房,正式开始新的创作和生活。
作为一个两人的艺术团体,我们的工作流程,通常会先讨论一个大的概念,然后坐下来,在草图的两边,各自画下想法。在画纸中间,会碰撞出一些新的想法,再各自认领擅长的部分去执行,比如亚非的建模特别好,有时候就他来建模,偏向于平面和渲染的部分,更多是我来执行。
在工厂组装新展作品
所以我们叫对方张师傅、杨师傅,因为第一次合作“路障”系列时,我们俩就觉得自己很像工人师傅,一直绑带子、拧螺丝,组装各种东西。
我们租的这栋小洋房有三层,一楼是工作区,我们会在这里一起讨论想法、组装作品,二楼和三楼分别是我和亚非的生活区。
工作室附近有很多农田,我们平时也很喜欢去周围散步。亚非最喜欢逛公园,我则痴迷拍摄一路上见到的有意思的人、事、物。我们俩也会聊很多关于新作品的想法,甚至是未来某个作品的概念,被平凡有趣的日常所打动。

“滑稽史诗”开幕现场
灵感来自一本美国杂志Collier’s ,1952年有6期内容,是杂志方找到了当时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对探索太空进行畅想。有一期的封面写着“人类即将征服宇宙(Man will conquer space soon)”,此时距离⼈类的第⼀颗⼈造卫星上天,也就是人类进入太空时代还有5年。但快70年过去了,这个宏愿其实并没有实现。
在单调日常和枯燥现实之下,人们越来越不做梦了,遗忘了曾经对于太空时代的幻想。甚至如今看来,这一伟大的梦想,难免有些滑稽可笑。而我们,想表达对宏大且逝去的梦想的一种惋惜和同情。
展厅有两个分区,在“生活区”,我们用和日常息息相关的工业金属构件,打造出一个介于真实和虚构的混合空间,就像在太空舱里,构建一个生活区域。
《高速穿行》,不锈钢,亚克力,建筑五金构件 167×91×157cm,2022
▲
《注射》,不锈钢,亚克力,建筑五金构件 45×45×76cm,2022
▲
▲
《信号》,不锈钢,亚克力,建筑五金构件 65×50×265cm,2022
《生活剖面》,不锈钢、亚克力、建筑五金构件
165×22×210cm,2022

▲
《多重预感》,不锈钢、亚克力、建筑五金构件
162×100×78cm,2022
而只要有光线投射下来,这两件作品都会反射出扭曲而闪耀的光线,我们想反思的是,那些被贴上标签的,统一标准的美好生活,里面到底有着怎样的复杂和危险?

我们希望让大家体会一种混合着滑稽、宏大、崇高的东西,但最希望的,是让每一个见到我们作品的人,哪怕有那么几秒,能够脱离呆板的日常,会心一笑,对我们来说就可以了。
原标题:《中国街边的路墩子,也能获设计大奖?》本文经授权转载,如需二次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如发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设计癖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设计癖」,并给出设计癖原文链接,侵权必究。
你此刻的心情
-
19
-
0
-
6
-
1
-
0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