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Designer 2016 毕业设计大型专题报道,将有来自清华美院、同济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的毕业生参与其中。今年,Young Designer 2016 首次设立「NEXT 设计奖」,由来自国内外知名设计公司的 CEO 或设计总监参与评选工作,获奖者不仅能获得专业的点评和悉心的指导,更有进入各大公司实习的机会。让我们一起期待年轻设计师们的绝佳创意。
9 月 9 日下午 2 点,设计癖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E8B-C25 馆开设专场设计分享论坛,并为 YD 2016「Next 设计奖」获奖的同学颁发证书与奖杯。
Young Designer 系列是设计癖为了发掘和支持年轻有才华的设计师并将他们与社会连通而举办的活动,而来自全国 11 所设计院校(包括台湾地区)的 282 件作品的超过 300 位年轻设计师也给出了不俗的表现。针对这些年轻设计师,来自 designaffairs、洛可可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公司和设计癖的评委们也给出了他们的评价。
《Plastico 塑料袋试验计划》杨其寰、赖乐齐、陈亮至│台湾成功大学
三位同学希望能向大家证明塑料袋也能很好地被回收再制造,开始了他们的毕业设计之旅「Plastico 塑料袋试验计划」。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医疗设计》郭弈妤、张笑│江南大学
本设计是关于儿童哮喘的家庭监测训练系统设计。主要针对 6 至 12 岁的哮喘儿童,帮助患儿达到哮喘控制的最优化,为他们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体验。
《即购|未来超市购物系统》李铁鹏、蓝灏钿、王梓霖│中国美术学院
即购|未来超市购物系统是针对在超市一些糟糕的体验而设计的购物系统,只需将所需的商品拿起,称上就会显示相对应的重量和价格,可以直接打印条形码。
《概念体验区 MO:微生物纤维材料在工业设计上的应用》黄健奭、田心怡│中国美术学院
微生物纤维是由细菌合成的新兴生物材料。在概念体验区 MO 中将呈现细菌纤维原料、培养和特性实验以及产品应用的整个设计过程。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建于 1958 年,曾培养了数十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大量艺术设计人才,优秀的教师团队来自著名的高校和企业。学院还聘请日本著名设计大师黑川雅之先生、日本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 1895 年 10 月 2 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 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沿用至今。
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山东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 工程」、「985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属于「111计划」、「珠峰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高等院校。
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
浙江大学直属教育部,是中国首批 7 所「211 工程」、首批 9 所「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九校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是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台湾南部的顶尖国立大学,有北台大南成大之美誉
国立成功大学是台湾地区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台湾四所老牌「国立」大学(台成清交)之一,在亚洲高校综合排名上仅次于台湾大学,位列全台第二。学校文理工医各学科全面发展,以超群的工学实力闻名海外,拥有世界前二十位的工学院,工学实力全台第一。
设计癖 创始人/CEO
设计癖、36氪创始人。北京相信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CEO。致力于帮助创业者把梦想变现。
OBJEKT ASIA 创刊主编
OBJEKT ASIA 创刊主编,荷兰代尔伏特理工大学(TU Delft)硕士毕业,任性,追求品质,重视友谊。
designaffairs 中国区执行总裁
刘力丹女士深谙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并善于结合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以用于工作之中。带领团队获得超过 52 项国际设计奖项,并多次受邀担任德国 iF 产品设计奖评委以及概念设计奖评委。
大业设计 联合创始人
长期服务于 GE、海尔集团等中外著名企业,相继受到中央电视台、凤凰周刊的采访,并囊括众多国家级、世界级的工业设计大奖。
品物设计 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
青萍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设计副总裁 ,先后完成 ABB 控制器系列产品、日本松下地铁安全门等百余例产品创新设计项目;主案项目先后获得德国红点、IF、IDEA、等国际奖项十余例。
洛可可设计 总裁
LKK 洛可可设计集团总裁、贾伟设计顾问机构高级顾问、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设计联合会常务理事。
YANG DESIGN 策略总监
在产品策略、用户研究、服务设计、品牌 DNA 及趋势分析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曾获德国红点设计奖、美国 IDEA 奖、亚洲最具影响力银奖等奖项。
晟邦设计 董事长
拥有 14 年设计实务经验,在消费电子、家用电器、通讯终端、日化用品和大健康等领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2010 年,作为中国设计师代表之一受到了国家温家宝总理的亲自接见。
浪尖设计 副总经理/创意总监
秉着对产品设计极度的热爱与专注从业已经 10 年。被评为中国百强青年设计师、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百强,带领团队的设计作品曾获得德国 IF 产品设计奖、德国红点设计奖、中国红星奖等国内外知名奖项。
陈亮至、杨其寰、赖乐齐│台湾成功大学
Plastico 塑料袋实验计划是以宣传环保为主旨的设计,将废旧塑料袋搜集并进行再生改造,做成桌面小物件,不仅使「NEXT 设计奖」的评委们青眼有加,也被邀请参加了 2016 台北世界设计之都主办的「响应 629 世界工业设计日系列活动」。
李赞文│广州美术学院
他的毕设作品,台灯「衡」,不但从 11 所大学的近 300 件毕设作品中脱颖而出,受到评委的一致青睐,也受到了世界知名设计在线杂志 YANKO DESIGN 的报道。
李佳俐│北京工业大学
马清怡、段倩倩、高燕芳、葛岳│北京工业大学
在毕设展上,四件产品和其他或外形出众、或结构精巧的作品摆放在一起,设计癖确实花了一点时间,才注意到这套外观上没有那么扎眼的家具和文具组合。
杨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通过变换,变成几种车型,我觉得这个实际上是很有趣的一点」,杨旭的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雷这样评价。
王一宇│中央美术学院
王一宇是这届毕业生眼中的学霸,但她本人的气质却跟「霸」字相去甚远。她的毕业设计 Milkbox(牛奶盒)在毕设展尚未正式开幕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人仔细询问过售价了。
朱忠良、张雄、韩祉音│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2016 年毕业设计家具展在 6 月 9 日正式开展,其中不乏优秀作品。文中的三位学生,在四年的过程中,或主动或被动,都曾经走出了学校、老师、同学的圈子,去感受真实的社会。
葛岳│北京工业大学
Little Painters 儿童美术用品套装结合目前市面上的儿童美术课程开发,确保儿童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增加了趣味性和可拓展性,将学与玩更好的结合。
高燕芳│北京工业大学
针对 3-4 岁儿童美术课程进行的收纳家具设计,在前期通过美术课程研发和教授做了深入实际的调研,对儿童美术教育和该年龄段儿童有了一定的了解,以教育性和引导性为出发点,完成了 Little store 的设计。
王艳伊│中央美术学院
能够听风听雨听茶鸣听水音的运用石与竹设计制作的饮茶器具,还给城市一抹自然之声。
汪涵│中央美术学院
针对大量木材边角料因自身体积太小而被丢弃 的浪费现,我借鉴寄木细工的工艺方式对其进行再利用,通过对中国传统纹样进行图形的提取与重组,形成新的视觉设计语言。
周磊│中央美术学院
《悄悄画》这件作品为情侣而设计,作品融合了留言与涂鸦两种表达形式,把对话框式的网络聊天转化成实体的涂鸦餐具,我觉得通过这件作品,一定能让情侣之间的沟通增添更多趣味。
彭楚女│中央美术学院
《一点茶事儿》这件作品,灵感来源于传统的茶车的设计与古代的提篮结构形式,把传统横向的茶席改成竖向的操作面。
刘莹│中央美术学院
通过折纸剪纸的艺术创作手法运用冷光片中,以折叠切割的形式制作的创意灯具,体现线性和面性元素。
张炜│中央美术学院
我对传统的锄头,扁担和铁锹进行再设计,使它们在大小和方便性上都更加符合老年人使用。
郭雨彤│中央美术学院
我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将织锦文化融入现代家居中,利用其透气的特性设计了香台和具有储物功能的柜子组合,也为织锦创造了更多的产品类型,让其能融入更多人的生活。
任志平│中央美术学院
此创作作品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安全距离,在嘈杂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很多关系:朋友、陌生人、家人、同事等等。
王建东│中央美术学院
对予古代士大夫阶层学道风气中穿着「羽衣鹤氅」寻求羽化升仙的时尚的这种文化现象,用同样的拟物的手法,延续这样一个文人世子世界里很有意思的精神活动的道具。
晋宗月│中央美术学院
在我的作品里我赋予了凳子除了坐以外也可储物的功能,造型把凳子隐藏了起来,整体看上去又不失美感。
张雄│中央美术学院
我的毕业设计通过蒙古族传统家具文化与新技术新材料的碰撞,重新审视传统游牧文化美学,从而赋 予它们新的时代生命及内涵。
张旎│中央美术学院
根据不同年龄发育的需求在一件产品上分出多样功能与用途,加强儿童产品使用的持久性与多样性,并且使儿童产品模块化和家庭化。
王波│中央美术学院
良具是一组以高粱杆为原材料,结合竹和藤制作而成的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的环保器具。
高振│中央美术学院
以实木与陶瓷两种材料的特性对花几和花盆进行设计,把原有的两个单个物体设计成一体化的产品。
赵文乾│中央美术学院
从传统的汝瓷制作工艺出发,通过陶瓷工艺的制作特点,设计一系列具有时尚化元素的陶瓷灯,在使用时具有台灯的功能,不用时作为艺术品装饰环境。
张志涛│中央美术学院
环保材料的使用是当今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这次毕设中我所采用的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环保材料:瓦楞纸,以材料探究为主,利用它特殊的结构和材料特性来制作做一系列家具。
张思雨│中央美术学院
《等待的旋律》会在人们使用时发掘出自己的旋律,当人数增加时,属于这 个空间的音乐就会有更多的和弦,独特与和谐并存,人与社会并存。
张力│中央美术学院
《单弯腿折叠椅》为家居用折叠咖啡椅,以叠为介,结合形式与功能,意在探索折叠结构的新形式。
肖媛媛│中央美术学院
对传统七宝结进行再设计,将七宝结元素与家具融合在一起,通过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手作的热爱,完成这组毕业设计。这
武江涛│中央美术学院
由一根线出发,通过错综环绕的方式,完成三 维的转换,同时赋予功能性,用线作为方式塑造极简的形式感,同时簧式结构使作品在线的基础上增加了律动感。
王妍力│中央美术学院
等边三角形可自由主观意识得折叠。折叠成的四面体稳定、牢固,不容易坍塌,十分适合倚靠。
王静│中央美术学院
本产品主要面向的是女性。随着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增加,社会活动不断增多,女性的穿衣搭配也变得更为重要。
孙佳丽│中央美术学院
从医院公共输液设施入手,减轻前来就诊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感受到以人为本的医院服务理念。
刘洋│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由一件梯具和一个桌子组成,主题采用枫木黑胡桃两种实木,金属框架为不锈钢板材。
潘奕吉│中央美术学院
《雀跃》是一组专门为女性享用下午茶而设计的餐具,它设计的立足点在于会对使用者产生「正能量」的感情。
刘思佳│中央美术学院
这次我用不同以往的形式做习以为常的产品,让人对它们重新感到惊奇,也重新审视生活,警惕理所当然。
李欣桐│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类型为实用性墙体装饰产品,此次设计的目的不仅要将实用性注入墙体装饰中,更要为当代流行的小户型空间提供节约空间的作用。
李黎│中央美术学院
作者从梯田中选取优美的线条加以演变,形成了可无限循环的现代化符号。
何志伟│中央美术学院
为了降低夜间骑行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设计了一些夜间骑行装备,有超声波探距装置,方便光线昏暗环境下感 知前方障碍物。
高超月│中央美术学院
我想通过增加混凝土温暖、细腻的属性,来改变大家的认知,实现混凝土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代华颖│中央美术学院
这是一款可以提高儿童自制力的亲子桌。利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数值设定来纪录孩子的多动,并直接影响到桌面上 的灯。
陈亚楠│中央美术学院
我的设计产品是通过指纹识别技术来识别个人信息资料(人体结构,肌肉病变等)来调节座椅腰部的高度,能更完美的贴合个人形体。
李沛澎│中央美术学院
我的毕业设计首先是为喜爱阅读的人群设计的椅子,使用者坐在这把椅子上的时候,椅身左侧的灯就会亮起来,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光源。
钟慧侦│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的终端呈现形式是一台重构的「自动贩卖机」。借用贩卖机与人交易的模式,转化为一种更原始的「物」「物」交换。
张艺凡│中央美术学院
改变传统农村生活中所使用风箱的原有用途使 其具有适应现代化生活的功能,重新产生价值,通过这种逆向的方式讨论以及反思牺牲农村繁荣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的影响。
张琪梦│中央美术学院
我欲将「真实和虚幻」的概念采用主体撤销的手法,将两把相同的现实生活中用到的「椅子」作为创作核心。
张佰秋│中央美术学院
一件物,一个图案,都是有一定的情感和寄予在其中的,匠人准备制作它的时候,却并非只是准备制作一件物,而是把他对器物的理解和对而活的向往结合到一起。
园月│中央美术学院
现在的我把这种对织物的依恋做成玩具给也喜欢织物的孩子,希望这样的陪伴能够继续带给他们温暖。
杨紫妍│中央美术学院
气泡的产生和外在形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创作中融入了自我情感的表达,是内心瞬间感受的展示和写照。
杨丹│中央美术学院
抽象的水纹图案,由多及少,并由表达关联性与时间性的绣线相连,透过光,刺绣的实与虚不断在前一扇上形成投影,表现老照片般的模糊重影与消逝状态不可逆的概念。
闫瑞│中央美术学院
我把你所熟悉的东西变成你不熟悉的材料,把你熟知的空间变成似曾相识。
薛瑶│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围绕「家:是你离开的地方」这一主题,以「嫁妆」为线索,探讨人们寄托在物品之上的不同的情感诉求。
王子旭│中央美术学院
书案的暗阁和边延抽屉的设计不仅是一个有收纳功能的明式书案,也是一张具有纳音功能的琴桌,底部设计有类似古琴纳音的功能,可以与琴声产生共鸣,打开桌面的暗阁可以将琴足隐入将琴平稳固定。
史翰林│中央美术学院
我常常把自己置入一种空想空间,这个空间里不受外界环境干扰,甚至不用遵从物理定律。
马雪梅│中央美术学院
这是一组基于老龄化社会中,目前我国老年人的老年生活之广场活动的调研而展开的设计作品。
李鹏鹏│中央美术学院
借助现代材料与工艺的语言,试图呈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联状态,无论是嫁接还是消融都是目前现状的直观反映,这种推敲与还原的过程正是传统价值与现代社会间媾和中的艰难处境写照。
和珂│中央美术学院
传统之美逝于工业文明直角。民族于己仿若饰样,寻己归属仿似幻想。至毕设,大悟:「树千丈,叶归根。」
何晓霖│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选用门窗为主题元素,材料主要收集于百万庄小区北区的拆迁楼。
韩祉音│中央美术学院
《消失的声音》是从听力障碍者生活经历的共性出发做的一组表达设计,分为情感表达和 app 构想两部分。
高祥瑞│中央美术学院
我用起初准备做毕设的钱给依然住在山村里的姥爷重新修补了房子,期间全程拍摄并记录了整个过程,并收集了废弃的建筑材料和旧物加以处理。
成彧│中央美术学院
为了纪念家中逝去的我尊敬的长辈,我收集了他们生活过,对他们意义重大的地域的土,制作一个骨灰盒,作为他们逝去后归宿,以及某种程度上对他们人生的总结和纪念。
董秋君│中央美术学院
张占飞│中央美术学院
本作品以现代的设计语言来延续「香」的情感表达,应用「香」的药理特性,让现代人的生活品质更高。
邢楷若│中央美术学院
本次的设计作品《木折柜》就是希望通过触觉和参与两种体验切入点,让用户更加深入的了解产品。
王一宇│中央美术学院
Milkbox 是一款针对小户型生活空间内的的家居产品。包括一张书桌和一把书椅。
田雪│中央美术学院
此次作品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传统藤编家具,结合现代化生活方式对传统藤编家具的影响,在继承传统藤编家具的优势上进行再创新设计。
彭羽田│中央美术学院
把书柜作为健身的辅助,不仅节约了空间,而且实现了在家锻炼的愿望,也解决了弹力绳在家难寻固定点的尴尬。
刘文雯│中央美术学院
使用方式自由简单-模糊了功能划分,既可办公又可用餐,集工作与生活为一体。
刘思思│中央美术学院
从禅宗里「一切皆空,有无相生」里安逸的静态出发进行线性设计引发的联想,从南方米线晾制的一种状态形成的自然曲线形态的角度,用自然事物的形态来做相似的造型。
李昊阳│中央美术学院
竹子与其他材料结合,并将竹子作为主要的承重材料,但并不是 1+1=2 的简单组合,而是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可能创造出来的简洁而丰富效果和最大的使用方式。
李艾玮│中央美术学院
我的方案整体形态如大海的波浪一样,曲线形成了座位的不同曲度,根据私密性选择合适的位置,内凹的位置对于整个空间来说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姜涛│中央美术学院
本产品的设计理念是鲁班锁,记忆中的小时候 最印象深刻的木玩具。回归最本真的情感。
江河│中央美术学院
工作桌设计将桌面分解、叠合,将桌面分解为多个层次,使用时就如手机后台运行功能一样,存在一个后台储存区域,通过左右滑动桌面就能迅速切换桌面,让办公更加程序化、高效化。
胡颖紫│中央美术学院
取材具有时代感的镜面不锈钢,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并因金属的延展性将其施力挤压后,形成既透光又反光的若隐若现视觉效果。
郭航│中央美术学院
竹裂是竹材最大的问题,传统的观念往往通过各种方法来防止竹裂。但是从另一方面,竹裂既然这么容易,我们何不就让竹子裂开使用竹子。
关蕴怡│中央美术学院
本设计以折纸结构为出发点,探索折纸结构与折纸家具的可能。
樊忠浩│中央美术学院
产品分为三个部分:高背单椅和两把禅椅,当「群居」时,产品可以分开使用,交流谈心;当「独处」时,产品可以合 为一体,让人独处其中。
程坦│中央美术学院
一个桌子满足应急需求、地震避难需求以及地震后急救包功能的多功能设计——急救包包括:手工发电充电桩、收 音机、雨衣、必要创可贴、纱布、口哨等 。
蔡绪廷│中央美术学院
针对其固有的一些诸如组装困难、部件易散失不易包装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改良,借助了绳子这种软性材料,希望以一种全新的语言和方式为板式家具在易收纳结构的解决上提供一种可能性。
王若名│中央美术学院
毕设研究的方向是原竹在家具上的体现,作品分为屏风和桌几。
王海酩│中央美术学院
我的毕设不仅仅只是对物的关注,更多的是对人的关注,过程的关注,感受的关注。
曹文博│中央美术学院
交心餐桌的设计是我提出的「交心厨房」概念的局部展现。以边做边吃的方式为设计思路,家人都参与到做饭中来,然后分享美食。
王建京│中央美术学院
当你用不同的感官去体验事物,把五感融入到产品中,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全新的想法。五感书房让使用者产生情感交流而不仅仅是视觉的反馈。
李正昊│中央美术学院
从选材环保又兼顾了音乐爱好者的精神需求和家具基本功能的拓展,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自己的居室空间随时改变布局。
张淇│中央美术学院
我根据人们在户外休息的状态和环境去用水泥这种材料进行组合,以满足在不同状态,不同人群在户外休息时的要求。
张国强│中央美术学院
将现代已有的毛刷材料工艺,应有到家居产品这个领域,实现材料的跨界。同时,对这种材料进行分析和设想。
尹文俊│中央美术学院
产品发挥了竹编在不同密度下的不同程度的透光性,疏密结合可得到变化着的不同的光影效果,赋予空间内流动的灵感。
许仕豪│中央美术学院
我从具象研究-抽象概念-具象表述的三个转化过程,在毕设中围绕从兴趣点古琴和编钟抽取出的三组关键词进行深一步的挖掘。
夏福祥│中央美术学院
书架和书桌共用两个抽屉状置物盒,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决定置物盒的放置,增加了多功能应用的灵活性,适应家庭办公的不同使用场景。
温英珑│中央美术学院
我希望在家居上创造一个便于更换的结构,通过这个结构来引导人去打破麻木的日常,引导使用者,时不时对环境做出一番调整。
王振│中央美术学院
璃清凉通透木头温馨亲切二者结合会给人一种全新的家居体验。而且透过光以后玻璃色散的效果洒在木头上亲切而又与众不同。
王若溪│中央美术学院
此尝试将禅意与现代主义结合,运用解构主义和至上主义等流派的风格与手法,创造出属于现代的中式禅意。
韩通│ 中央美术学院
本儿童滑步车适用于 2~5 岁的儿童,车身通体竹钢板材,镂空雕刻,既降低了重量,又加强了结构,连接车轮处用钢片连接件加强着重受力点的强度。
全磊│中央美术学院
产品可以根据儿童的成长,调节高度,满足不同年龄的成长需要,通过家具的长期陪伴,建立人与家具直接的情感,见证父母对孩子的爱,使它变为我们美好回忆的情感寄托。
李朔│中央美术学院
我的作品将手机繁琐的操作方式替代为简易直观的操作方式,实现祖孙之间的即时通讯,包括视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储存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新的回忆产生并储存。
陈之荷│中央美术学院
将 3D 打印技术与传统水墨相结合,以新的方式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将过去、现在与未来更好的衔接在一起。
李安琪│中央美术学院
厨房育儿的主要目的是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不断增加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并且培养智能。
张杰宇│天津大学
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以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为步行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手段。为此,设计一款家庭型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以满足患者在家使用的需求。